每个人对于城市的定义都有所不同,忙碌的人们每日穿梭于繁华城市的角落,建立起社会情感的联系。随着城市更新的不断变化,曾经那个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我们不愿再自我内耗。如今,当人们得闲静下心来走进生活,漫步于城市街道时,蓦然回首,总会感觉到灯火阑珊处,或许早就围绕在我们的身边。
城市的桥梁不断更新,伴随着五颜六色又熠熠生辉的灯光也不时吸引着人们的视线。
今天不妨跟着小编一起停下脚步,一起来看看我们身边的城市光芒,或许你会发现原来灯光不仅会一闪一闪的,它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让桥梁充满着艺术的畅想和实践的力量!梁
城市
Thermally Speaking
公共艺术装置
位于多伦多要塞游客中心的Thermally Speaking公共艺术装置,由LeuWebb项目主要设计。使用热成像和红外线测量仪器来监测人们身体产生的能量场,可将访客的体热转化为光和颜色变化的窗帘,通过体验照明来揭示三维空间中的人体能量。
在与装置进行互动时,游客需要站在访客中心的坡道上方,或在其周围移动。此时的游客既是观察者,也是被观察的对象,参与者通过该装置与周边的现象进行对话。
红外热像仪将游客的热能信息传递并转换成移动的光幕,使现有建筑通道的玻璃幕墙充满生气。
色彩鲜活的玻璃幕墙 多色通道玻璃立面双重空间
游客的热量信息被转化为斑斓的光幕
游客的热能转化为移动的光幕双重空间
游客在装置前互动
项目远景
游客走在设有光幕的通道上方
跨越两个街区的地下通道位于加拿大太平洋铁路通道和第九大道下方,MBAC的设计呈现出一系列叙事性。随着行人走向第一段地下通道,他们穿过“感知空间”,紧接着是“反射空间”,然后是向天空开敞的中间部分“对话空间”。地下通道引入生动的灯光和颜色效果,呼应穿越双向地下通道的人流,创造出令人回味且恒久美好的体验。
波士顿的INVIVIA顾问公司研发了先进的检测技术软件,能够生成路人移动的抽象画面。摄像机会在行人进入地下通道时识别他们,并将他们的影子斜向投射到对面的墙上。据艺术家Krzysztof Wodiczko说:“这种交互式灯光装置使人们像别人从地下通道另一侧观察自己一样看到自己的影像。”
▼感知空间,Space of Anticipation © MBAC
▼反射空间,Space of Reflection © MBAC▼路人移动的抽象画面
abstract image of passersby’s movements © MBAC
彩虹通道是由安道AHA团队主持设计的公益性公共空间项目。是由金地华东发起、南翔政府支持、多方力量共建的“社区唤醒行动”的其中一个节点。
通道位于上海南翔地铁站与金地格林世界格林公馆之间,作为许多人回家的必经之路,它曾经却备受差评:“黑,令人害怕。”“夜晚的时候冷冷清清。”“没有光亮。”这让设计师切实把握了设计痛点——缺乏“光与温暖”,也因此有了“最美回家路”的设计想法。
在设计师看来,“光是格林世界走道空间最缺少的,所以如何来设计这个光是做通道装置的最初的发散点。我希望这个光是美的,单纯而充满活力,正如儿童简笔画下的斑斓色彩。我想做一条幸福回家路,也希望它是格林世界居民们每天新旅程的开启点。而彩虹,正如在大气中存在的梦境化的美好景象。希望用彩虹照亮你的归途。也单纯的希望,走过这条通道你有彩虹色的心情。”
2018年上海杨浦、南浦、卢浦、徐浦四座黄浦江大桥景观于国庆节华丽绽放,展现了滨江景观岸线夜景。
美轮美奂的灯光勾勒出四座大桥的身姿,烘托出壮观的建筑之美,灯光映射在静谧的江面,融入滨江两岸夜景,别有一番韵味。杨浦大桥,红色的主塔配以白色的拉锁,充满张力,呈现浓浓的工业风;南浦大桥,沉稳大气、蜿蜒雄伟,宛如昂首盘旋的巨龙;卢浦大桥,彩虹飞跨、弧线优美,穿行在桥下,抬头仰望,桥腹更可呈现各种图案,倒映水中,波光粼粼;徐浦大桥,蓝白为主的基调简洁明快,展现了水韵风华的海派文化特色。
❖ 杨浦大桥亮灯
❖ 徐浦大桥亮灯
❖ 南浦大桥亮灯
❖ 卢浦大桥亮灯
靛蓝瀑布
日本德岛2016年灯光艺术装置
春日桥位于日本德岛市的新钉川。桥长度为48.6米,桥宽度为18米。该装置有为上方过往的汽车和下方通行的船隻的安全而做考量。为了模仿闪烁的落水与照明,设计需要极大的一致性与各种处理的模式和每条光纤的长度。桥的每一侧由32个悬挂光纤单元构成。
德岛市始建于靛蓝染料工业;大靛蓝仓库占据了春日桥两河旁,同时可以看见白色的墙壁和蓝色的石头被反射到河中。追溯其历史,靛蓝瀑布利用德岛市的新LED工业及其周围的自然风光,得以提供周围的靛蓝仓库一个新的纪念。通过连接LED,大自然,当地的文化和人民,该艺术装置将创造新的德岛形象。
作为春日桥Hyoutan岛与周边城市之间的连接,设计者希望该艺术装置可以是成为连接过去和未来,以及德岛和世界的桥梁。靛蓝瀑布联合了工业发展的过去,未来和演变。
加利福尼亚灯光装置
加利福尼亚圣何塞市中心有两条高架桥下通道,艺术家dancorson再次将这里的公共空间通道变成了明亮、动感和互动性的城市灯光秀艺术体验装置。
该灯光秀装置包含1000多个彩色圆环和81个独立控制的LED光环,LED光环配备有动作感应器,能够感应桥底下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波动变化。
从汽车行车安全的角度出发,当汽车经过的时候,灯光秀的光照变化设计使光照变化得很缓慢,过往的车辆不会受到光照变化的影响,但当行人经过的时候,光照的变化又会变得异常活跃。
但同时该灯光秀装置受到影响瓜达卢佩河的实时天气和风力状况的影响,瓜达卢佩河位于这条高速公路交汇处的下方。
韩国·汉南立交桥
公共艺术装置
韩国·汉南立交桥设计师试图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桥下通道的环境。这意味着一种真正的体验,行人将感受到自己仿佛穿行在只能从远处观看的南山森林之中,感受阳光穿透树叶间隙的感觉。设计师在这里安装了9个花瓣状的结构。
由直径6米的翼片组成的花瓣状结构是一个抽象的“人工自然”作品。它将自然的气氛引向单调的立交桥下空间。通过内置于这些结构的LED灯,人们将获得一种如漫步于森林之中的感觉。白天,阳光透过树叶倾泻而下,而在夜晚,步行者将沐浴在浪漫的星光之中。
星光点点,众星捧“花”,造就了汉南立交桥底部的独特夜景,是汉南立交桥底部最耀眼的星辰。每当夜幕降临,人们被花瓣结构上散溢而出的华彩灿烂的星辰之光所吸引,在清澈自然的光环境中驻足小憩,于繁忙城市生活罅隙中寻得一方精神自由空间。
悉尼·Aspire lighting
公共艺术装置
悉尼Aspire lighting 项目是一个发光的树林,由高密度聚乙烯、钢铁和LED灯构成。悉尼市政府委托艺术家Warren Langley焕发一个高速公路地下通道的生机,而这些树木达到了这一目的,并用于支撑上面的道路。这个公共艺术装置代指一项社区活动,保护当地要被摧毁的建筑。这个装置在阳光下很强烈,但却扩大了它们的影响,使人们走在地下通道更加安全和更具吸引力,确保远距离也能看到这个艺术作品。
艺术家Warren Langley这组灯光雕塑成功地把原本沉闷危险的桥底空间变成了一个有趣的夜间活动场所,树木仿生的外形赋予这个空间一种“可爱”的气质。
2017年的台北街角遇见设计以「翻转、对话、串联、开放、点亮」为五大主题,透过设计的软性手法介入民众经常徒步而行的街区巷弄,运用静态装置搭配动态活动,翻转出士林区桥墩基地的全新风貌。
在“点亮”主题中,设计师以士林地区芝山岩美景出发,衍生创作了 「点点相思微光装置」,更以「家」的意象为根基,在士林桥墩下的空间设计一座座的屋型框架,打造一个个开放且个别独立的展出空间,邀请周边的住户进入桥墩下,这如同大宅院一般的小区广场。
带来别样的夜晚景观。
同时饰以线灯,
大树造型的桥墩,
让原本沉闷的桥下空间
焕发新的光彩。
在灯光色彩的装饰下,原本臃肿的桥墩通过景观装饰改造,不但美观同时也是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桥下灯光的创意设计,不仅是为城市增光添彩,更希望通过城市的点点微光,能够陪伴照亮朋友们心中的每一个寒夜。
光芒一直在,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