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与建设美丽河湖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现阶段各地河湖保护与建设路径尚不清晰,思考并阐明为什么保护与建设美丽河湖、建设什么样的美丽河湖、如何保护与建设美丽河湖,具有重要意义。
思水之源,还水之清。随着美丽河湖的积极实践,我们希望以水为脉串联起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和美丽田园,开辟江南水乡发展新空间,为城市生态绿色发展建设,提供坚实的河湖基础和生态保障,全面营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江南水乡美丽诗画河湖。
江南水乡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指出“天堂之美在于太湖美”。
江南,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在长江以南的太湖,呈现着山清水秀、烟雨行舟、水天一色的瑰丽奇景,以绿色生态共建打造太湖,是我们建设美丽太湖家园的践行宗旨。
唐代诗人王昌龄夸赞过太湖。
他写了这首《太湖秋夕 》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静梦魂归。
太湖流域
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太湖流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再现太湖碧波美景,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沿太湖地区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太湖流域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
在这其中,如何实现对于太湖水区域资源的合理利用,针对性地带动当地文化经济发展,驱动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城市艺术更新发展的另一种思考。特别是在疫情影响下,激发文旅消费潜力成为刺激国内经济反弹的重要方式。
因此,夜游的规划与建设,不再是华而不实的亮化工程,而是美学与商业、内容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形成文旅产品,综合构造夜经济系统。
✦
✦
夜经济
“一个地区夜晚灯光亮度与它的GDP成正比”,夜间经济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成为城市GDP的新轴心。2019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并明确提出“到2022年,建设200个以上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任务。
城市地域文化元素
开展以城市地域文化元素为方向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宣传当地文化特色的一种良性发展,也将不断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
水上灯光艺术
城市发展离不开区域文化经济的加持,随着政策引领的不断深入,每一座城市都在不断挖掘城市夜晚的独有特色,水上灯光艺术展便不失为一种独特选择。
#1
浙江·千岛湖
The Twenty-Four Solar Terms
2022年,千岛湖国际光影艺术双年展的开展再次为我们印证了艺术与地方文旅的新型融合,进一步推动了千岛湖文旅产业的发展,在实现艺术、文化与经济相融合的同时,推广社会美育,实现美美与共的公共艺术价值。
“光影万象·千岛湖国际光影艺术双年展”由中国美术学院与淳安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国内首个以光影媒介为主的艺术双年展。展览延续了“光影万象”的艺术主张,是运用“光影”媒介将国际化的艺术创意与地域性的文化资源有机结合,并融入公共水域空间的一次重要尝试。
《落羽》by 景育民
本届双年展希望将公共艺术作品与千岛湖的自然及历史文脉相结合,在经过近4个月的筹备、制作,并克服大量技术难题后,所有作品均成功在水域空间(包括水面与水底)进行展示。这种形式将千岛湖的自然与历史文化特色呈现在世人眼前,同时拓展了公共艺术实践的空间边界。
其中有1/4的作品结合了观众与水体的交互,在将公共艺术带入自然空间的同时,实现创作过程的生态化;有近1/3的作品涉及水底世界,以艺术语言融入千岛湖的历史文脉;还有1/3作品融入千岛湖的湖山景象。
《探》
结合千岛湖的历史情境与环境特征,《探》选择了当地独具特色的水下区域,一片被覆盖的历史空间,也是一次保存完好的事件。在遭遇历史的瞬间之中,人可能因为游于艺而感触到置身于此刻此地、此情此景中的自己,最终通过感触与历史的关系探寻自己。
《碧水云肩》
云肩,我国古代服装史上的一朵璀璨奇葩。作品基于传统创意,从云霞落日、晴空散虹映照下千岛湖美轮美奂的意境创造出发,将这种寄托着民族情感和理想的造物创意应用于水光云影的公共艺术创作中,借此唤醒民俗生活记忆、复兴民间技艺,在当代意识中重塑并彰显中国文化的浪漫和自信。
《落羽》
《落羽》以白鹭的羽毛为创作元素,以装置艺术的空间形态融入光影艺术媒介,以诗意的东方人文语境构建千岛湖“秋水寒白毛、夕阳吊孤影”的唯美意境。
山水之间,圣洁的羽毛似泛舟在设定的场域内,随着湖水的波动禹禹慢行,给人以曼妙飘逸的视觉感受。
入夜,通体发光的《落羽》与虚幻的倒影交织在这幅优美的画幅之上,又如一弯明月倒映在寂静的微澜,呈现白鹭在这里繁衍生息与人类和谐相处的浪漫邂逅。
《流光之环》
作品以竹的造型在水面上围合成一个封闭的环形,中间隆起的造型既象征着一种能量的传递,又是对远处山脉和岛屿的呼应。夜晚的灯光编程表现出能量递进的效果。
《Seed-000223.Rosa》
作品“Seed-000223.Rosa”是艺术家从对植物种子的观察中获得的灵感,创作的系列作品之一。一切生命的种子都植根于我们的心中。
《适应者的旅程》
作者以一个非常普通的物体--旅行电源适配器为基础,创作了一个漂浮的光影雕塑,并将其与庄子的一首著名的古文《逍遥游·北冥有鱼》联系起来。
通过放大适配器邀请我们思考这样一个事实:全球范围内的能源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必须在地球上所有的人之间分享这些资源,同时努力规划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应对其迅速增长的稀缺性。
《KRANS》
作品是一件花冠形式的漂浮雕塑,旨在向水下狮城致敬。花冠的枝干和枝叶由不锈钢制成,树叶上有孔洞。白天太阳照耀的时候,它会在水面上投下阴影形成光斑,而夜晚当月亮在花冠的圆圈上空时,就会形成花冠环抱明月的美景。光与影Light and Shadow 也是向水深40 米的湖水发起的一次深情问候。
《浮光掠影》
作品以千岛湖整个空间的核心水元素,结合中国民间传统手艺蛋雕的形式进行重新转化,以水滴的形态展示。作品以水为媒介,划开千岛湖的神秘面纱,在水光幻影中将观者带入九姓渔民波光粼粼的水上生活。
《世界看这里》
使用超现实创作手法,将5G数字世界标识--鼠标放置于静谧的千岛湖水面之上,通过微风击点水面,产生涟漪,让世界焦点聚焦于千岛湖。
《水的厚度》
该岛风景如画,但当你仔细观察时会发现它水位极低。这种低水位是自然现象还是干旱造成的?还是因为人们是想清理河岸,降低千岛湖的水位?通过蓝色的灯光,我们想展示岛屿的美丽,同样,我们想给水位的降低画上一个问号……
水位的降低通过蓝色的光线展示。这些蓝色的线条围绕着岛屿环形展开,高度上完美间隔,将水的厚度具象化。
《梦幻千岛》
作品构思源于千岛湖的千岛形态,将千岛湖的岛形还原成一个个镜面的漂浮物,灯光在“岛群”之上萦绕,就如同《少年派》中的奇幻海洋,星星点点,营造光影梦幻的效果。
《水上漫步》
⼈们总是想在⽔上⾏⾛,⽽这件装置艺术作品就坐落于千岛湖畔,由各式各样的人物剪影组成。他们形态生动、颜色各异,内部和外部均用不同颜色的线进行连接,在视觉上创造了“水上漫步”的趣味画面。作品借助线在不同形态的人之间的反复穿梭,表达了一种将不同起源和文化背景的人联结起来的美好愿景。
《雾光山色》
“千岛碧水画中游”赞美的是千岛湖特有的诗意山水景观。1078座岛屿,遥望之处,满目青翠,烟波浩淼,天下独绝。作品《雾光山色》以千岛湖诗意山水为缘起。作品造型以黄宾虹《新安江舟中作》画作的山水意向为蓝本,通过“光”和“水雾”构筑一幅千岛湖诗意实景“山水”画卷。
《月涌澄心》
作者意欲将大自然的脉动艺术视觉化。作品由水面和水下两部分构成,水面圆形装置内放置适量可漂浮球体,浮球随着千岛湖的风向和水浪自由漂浮。水下设置灯光装置,使之配合昼夜与天气变化,进而使作品借自然之力形象地模拟出月相的变化。
《光织》
本作品采用淳安当地的传统技艺“八都麻绣”的纹样进行创作,具有象征性的麻绣纹样自水下古城蔓延附着在石头表面,以若隐若现的姿态,将这古镇的碎片呈现在观众面前。
《秋千》
宁静的湖面上,当有访客进入最佳观看区域时,摇晃的秋千掀起阵阵涟漪......但秋千实际没有触碰到水面。光本无形,却生涟漪。作品通过光与水的互动,使人感受光之形象。
#2
加拿大
Canadian Water LED Lighting Light Exhibition
该装置位于水面上方,与周边的城市风景和自然景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不同于以往的实质性景观,而是一个灯光艺术装置。LED形成的光路是由著名摄影师stephen orlando潜入到水下方拍摄的。stephen orlando巧妙地利用了霓虹灯的波浪特点,将LED灯光装置固定在皮船的划桨上,长时间的曝光摄影揭示了划船过程中的水浆的流水运动,这也是小船在水面上路过的痕迹。
加拿大水上LED灯光艺术展外部实景图
这套“移动曝光”系列的图片是由摄影师stephen orlando与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划桨选手adam van koeverden合作完成的。如此以来,LED灯光成为了可以编制的程序,经过长时间的曝光之后,优雅轻飘的光路缓缓形成,可以想象到水浆穿过的轨迹。摄影师stephen orlando在谈到该项目时说道,“我希望能够捕捉到一个瞬间,并使之永恒,让人们看到船桨走过的轨迹。当人们看到我的照片的时候,也能够想象到自己划桨时的样子”。
#3
江苏·南京
《边界上的米糖和盐》
石头沿着河边排列,象征着不同的事物,表示未处理的事物。一块石头可以代表咖啡、另一块糖、盐、油、血、 米、水、酒、茶等。
《摘月》
自古以来,月亮一直让人们着迷,十六世纪,人们曾用“以齿得月”这个表达来比喻得到了曾认为是不可能得到的东西,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后来这个表达演变成了“摘月”。
“光与影的玉兔”—一个梯子从水中浮现,一个发光的光盘悬于梯子的最顶端。光盘象征着满月,月亮上的玉兔用法国传统上称为中国手影的方式呈现。摘月和中国手影都是艺术家童年世界的一部分,摘月的主题也出现在艺术家以往的作品中。
《光之水漂》
作品《光之水漂》是把南京市花梅花转化成水滴飞溅时的定格动画,水花采用网孔镜面不锈钢材料,白天反射天空形成水天一色,晚上通过内部发光和感光互动赋予了作品全新的视效。
观众可以随手用任何能发光的工具如手机、手电筒、打火机,在互动终端前轻轻一挥,就可以将自己的“光”掷入水中。光的水花时起时伏穿梭于水面划出优美的涟漪,它唤起了我们童年打水漂的记忆。
#4
楠溪江芙蓉古村
《醉卧》
《水门》
#5
阿姆斯特丹灯光节
第十届阿姆斯特丹灯光节将于2021年12月2日至2022年1月23日举行。届时20多件灯光艺术作品在首都市中心的东部派对上展出。据该组织称,今年重现了10年来最精彩且公众最爱的作品。
Light a Wish(巨大的蒲公英绒毛)
阿姆斯特丹灯光节的主题是“用艺术照亮黑暗的冬季”。据该组织称,前九届以270件艺术品吸引了600万游客。
《Butterfly Effect》
众多光之蝴蝶在运河上矗立,当游船经过时,蝴蝶的翅膀会会变换不同的颜色同过往的船只打招呼。
Butterfly Effect 艺术家:Masamichi Shimada七只巨大的蝴蝶降落在运河表面。蝴蝶不仅随着船只驶过而引起水的运动而上升和下降,而且它们的翅膀在漆黑的夜晚中发出蓝色的光芒。
乍一看,作品《Butterfly Effect》似乎描绘了一个宁静,几乎是神奇的场景。但是,艺术家试图传达出像蝴蝶一样微小的事物,也能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随着水上灯光艺术展的不断深化,城市也将打造辨识度高、感受度强、美誉度好的独特地域文化,提升夜游文化艺术魅力,开发具体韵味的夜游体系,为城市带来新的生机,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的成果。
1 ► 在夜游项目体系构建中,可围绕当地的文化IP的核心品牌,开发相应的主题游乐产品、活动及配套设施服务。
2 ► 城市景观亮化、楼宇亮化、灯光秀、水秀、灯光互动装置、旅游演艺、沉浸式体验等经典夜游项目带来巨大吸引力。延长观览时间,形成传播口碑,人气爆增。
3 ► 应顺应人们消费心理和市场需求变化,推出沉浸式演艺、非遗互动项目和文创产品、3D灯光秀、街头艺术表演等常态化、品质化、特色化夜间文旅消费体验产品,延伸文旅消费链条。
水上灯光 / 澳澌贝艺术
宜兴白塔村
2022年澳澌贝艺术也在夜经济的领域中不断开发与实践。位于江苏省宜兴西渚镇白塔村是一个集历史文化与经济发展于一体的新农村。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澳澌贝艺术也为其提供了带动当地夜经济发展的艺术景观更新。
关于白塔村小镇客厅的区域亮化,我们为其设计了充满浪漫与梦幻的月球灯艺术装置。PE材质的月球灯与满池荷花相呼应,呈现“花好月圆”的意境美。与古窑址片区的展览馆、木栈道的灯光相互配合,展现一幅美好景象。
桥上则采用高亮灯带与LED步道灯相结合方式打造景观亮点,作为连接古窑址片区夜景亮化与文化园夜景亮化的媒介,不需要太过花哨与视觉亮点。
固定的小船上沿着边线缠绕高亮灯带,船顶上用圆串灯与彩色网灯打造视觉亮点。景观亭顶面上方采用网灯与藤球灯点缀的方式来达到夜景亮化的效果,陆上的亭与水面的船同时点亮这片区域,达到拍照打卡的网红效果。
白塔·夜经济
随着夜经济理念的不断深入,白塔村的游园建设也迎来了许多朋友们的驻足观赏。让艺术走进乡村,追求美好生活,进行美学实践,是澳澌贝艺术的美好愿景,也期待着走向每一个乡村角落,实践我们的艺术设计理念。
20
22
美好愿景
美丽河湖本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城市发展所依赖的重要生态基础。随着美丽河湖建设的不断推进,江南之地塑造着水网相通、山水相融、城水相依、人水相亲的河湖。
正是江南好风景,河湖的更新建设也将带动区域艺术与文化的蓬勃创新,打造属于城市特色的水上灯光艺术,助力发展城市夜经济,让更多的朋友们走进自然,感受身边的美好生活。